行业动态>>中国石油石化氢能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石油石化氢能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发表时间 : 2019-12-23 0:00:00  *  浏览 : 1246

    专家指出:氢能发展需回归理性、稳妥推进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2019年12月20日,中国石油石化氢能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北京石油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主办。两院院士、业界专家、企业代表等45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稳妥推进氢能产业,实现炼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而氢是炼油化工企业必备原料,生产过程中也有大量副产氢。今年以来,氢能成为一大热词,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后,20余个省市在做氢能、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在致词中称,当前国外加氢站商业化、网络化发展加速,并制定了长远规划,未来几年全球氢能源建设将迎来全面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拥有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25座,国家层面也制定了规划,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业界要积极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实现科学、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在致词中介绍,中国石油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制氢和氢能研发的单位,于2009年布局氢能炼钢技术开发,2015年布局氢基电化工,今年在中国石油支持下合作开展氢能专项研究,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链优化发展。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副理事长王英彬在致词中表示,将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新企业一同,在储氢与燃料电池技术上下功夫,在制氢、储氢、加氢站、油氢合建站建设与国际先进氢能源公司深入开展合作。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题为《科学把握、合理选择制氢工艺路径》的报告中指出,氢能产业链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落实氢源,制氢路径的选择要把握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能效性。环保性方面,制氢过程不能发生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以化石能源制氢的“灰氢”不可取,实现CCS(碳捕集与封存)后的“蓝氢”可以用,清洁能源制氢的“绿氢”是方向。经济性方面,不应只计算氢的生产成本,而要计算完全成本。安全性方面,国内外的氢气泄漏爆炸、加氢站爆炸等教训深刻,氢能全产业链必须安全放在首位。能效性方面,应大力改进降低氢耗,同时降低制氢电耗。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在题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石化能源转型》报告中指出,氢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着手布局氢能产业恰逢其时。但氢能定位需回归理性,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满足能源供应需求,而“灰氢”并不符合发展氢能初衷,未来真正实现大规模制氢,重点应在工业副产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取得突破。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氢燃料电池还存在能源转化中间环节多、储氢技术限制市场应用两大发展瓶颈。同时,行业快速发展浮现出关键材料和技术依赖进口、安全标准有待完善、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强、资本市场过热等问题。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降本增效;完善标准体系,保障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曹耀峰介绍,中国石化拥有强大的制氢能力、成熟的能源安全管理经验、发达的终端销售网络,正着力成为氢能产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国际合作方面,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加强氢能领域合作。产业布局方面,在高桥石化开展副产氢气提纯利用新技术试验,利用上海石化氢气资源为上海加氢站供气。今年在广东佛山建成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上海首批两个油氢合建站项目竣工并投入试运行。攻关研发储氢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成立资本公司投资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源业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认为,氢能可能重构钢铁工业、合成氨尿素、煤发电厂、炼化厂、油气田、汽车与分布式能源等传统产业。其中,绿电制氢可能颠覆钢铁产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发焦炉气干重整制合成气技术,焦炉气生产还原铁已进入工业示范阶段,绿电氢基炼钢进入小试阶段;锂式合成氨过程无碳排放,可能颠覆传统煤发电厂,白天利用多余可再生能源电生产氨,与晚上煤发电调峰时生产二氧化碳合成尿素,为中国煤发电厂转型找到突破口。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方向晨认为,面向未来的氢能产业发展需求,现有产业链亟须重视技术工程问题,以氢能的生产、储运、应用为导向,布局和开展技术工程问题研究,并提出了氢能源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技术工程障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主任郑德温提出,灰氢是氢能应用的重要过度,绿氢是未来的方向,而我国西部地区灰氢和绿氢潜力均巨大,“西氢东送”前景可期。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点击查看详情
传        真:025-58986616
综合咨询:025-58980707
邮        件:zhoux9.jlsh@sinopec.com
网        址:www.njlyc.com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街388号
首页 | 公司简介 | 组织机构 | 产品介绍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联系方式 | 路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