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决策”系统助力生产提速提效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5-9-12 8:16:00 * 浏览 : 500
本报记者 石建芬
通讯员 孙志研 苏慕博文 丛日艳
“从报警到生成堵漏方案仅用23分钟!”近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6-Z1HF井的深夜抢险中,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的钻井复杂故障案例库首次实战上阵,在黑夜中跑出了“智能加速度”。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以建设智能化监督体系为抓手,依托中国石化长城AI大模型,构建集案例学习、参数分析、方案生成于一体的钻井复杂故障案例库,系统化推动钻井监督从“经验判断”走向“智能决策”。截至目前,累计为涪陵页岩气田84口井输出291条措施建议,专家采纳率达到85.3%,复杂故障处置时效同比下降34.8%,有效减少非生产时长,为生产运行提速、提效、提信心。
秒级响应
故障处置跑出智能加速度
近日,焦页16-5HF井场警报骤响,值守技术员李阳快速打开复杂故障案例库界面,依据现场工况输入“高架槽失返”“龙马溪组”“三开”等关键词,系统即刻弹出3条历史案例,联动邻井地应力数据生成故障处置方案,仅用54分钟便完成部署,较传统流程缩短约1个小时,相当于每天多创造近2小时有效作业时间。
这套以“应急处置树”为骨架的智能系统,内置11大类故障模板,可通过“关键词匹配+数据联动”实现故障处理方案智能响应。输入工况后,系统自动调取历史案例库、实时监测数据和邻井地质模型,同步联动物资调配与专家会诊平台,实现现场预警、方案匹配、物资调配、专家会诊的全链条响应。
“三级联动”机制是效率跃升的核心密码,现场团队快速完成故障初判,项目支持团队1小时抵达现场,决策层对重大故障实施远程联判。系统投用后,复杂故障平均响应时间降至2小时,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40%。
经验沉淀
个案处置变身全域标准
“一口井的故障处置,能成为整个工区的教材。”8月11日,在焦页86-Z3HF井的仪器挂卡处置中,井队根据复杂故障案例库系统推荐的方案完成解卡。这套方案源自案例库对12例仪器挂卡案例的机器学习,目前已形成标准化处置模板,在涪陵页岩气田复用率42%。
该中心建立的“案例采集—分析建模—模板生成—验证优化”标准化流程,将案例按井深、地层等要素分类存储。系统可在48小时内自动生成含应急流程的处置模板,并通过线上培训覆盖至基层钻井队,实现“处置一例、规范一片”,有效缩短同类问题处置时长。
每一次成功处置故障的背后,系统都在不断自我学习、积累案例。目前,复杂故障案例库已构建32类故障特征图谱,具备秒级响应早期预警能力,内嵌的钻井故障处置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复刻22类复杂工况,让新井队提前掌握处置要点。截至目前,司钻应急处置合格率提升至89%,单井培训成本下降,从方案形成到人才培养,智能系统正深度嵌入钻井作业全流程。
智能诊断
数据分析锁定故障原因
“过去靠推测、靠拆,现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直接精准找到井下故障原因。”8月3日,红页18-4HF井泵压显示异常,技术人员应用复杂故障案例库系统从设备、操作、地质三个层面开展综合诊断:设备层面溯源至零件制造工艺缺陷;操作层面回溯关键节点,定位复杂故障因素;地质层面构建井眼轨迹与地层压力的动态耦合模型,判断易漏层位。
综合诊断使故障诊断精准度大幅提升,将故障定位精度从“组件级”提升至“电路板级”。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通过智能诊断减少非生产时间1095小时,相当于完成2.28口井的钻探量,成为页岩气高效开发的“数字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