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世界级难题 铸就气田开发标杆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5-8-28 7:59:00 * 浏览 : 397
冯 柳 胡祥芳
平均井深超7000米、硫化氢含量高达5.7%、气水关系复杂……坐落于川东北崇山峻岭的元坝气田,面临着高效安全开发、持续稳产高产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作为长期扎根元坝气田的天然气生产排头兵,多年来,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以“五项劳动竞赛”为抓手,对标先进企业,全力推动元坝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实现气田“安稳长满优”运行10年,已延长稳产期4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380亿立方米。2025年,该厂荣获集团公司“先锋采气厂”称号。
方气必争,稳产高产走在前
“这口气井生产数据波动异常,马上结合数模结果调整参数。”8月的元坝气田暑气蒸腾,采气二厂油气田开发专家骆仕洪带着技术团队驻扎现场,全力解决气井复杂问题。
“元坝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气藏压力递减加快、井筒腐蚀加剧等难题接踵而至,单井日均产气波动大,安全管控要求严苛。”骆仕洪坦言,他们创新建立气井动态“四级联包”制度,从厂级到班组层层压实责任,通过数模建模一体化技术分析、差异化调控气井工作制度等精细措施,让每一口井都有“专人把脉”,全天候得到精准呵护。
随着气田生产时间的延长,制约高产稳产的难点逐渐显现。为了让每一方气“颗粒归仓”,采气二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精心呵护高产井、精细诊断异常井、精致调控产水井、精准部署调整井,一体化推进产能建设,提前锁定外输通道,做实存量、做大增量、降低影响,使气田稳产期从设计的6年延长至10年以上。
披荆斩棘,安全生产作表率
采气二厂管辖215口气井、48条总长170余公里的酸气管线。这些设施分布在方圆2239平方公里的山区,承担着向长江中下游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供应能源的重任。
“天然气开采属于高危作业,安全生产是永恒主题。”在采气二厂安全环保专家陈伟看来,管安全就是管风险,管风险的核心在于风险辨识与防控。
据介绍,采气二厂将风险辨识与防控作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方案,建立“四级评估”“四类管控”“四方责任落实”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保障风险管控到位、措施可行、责任到人,实现各类风险整体受控。
“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我们定期修订、发布厂HSE管理体系要素分解表及监测指标,推进HSE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更加紧密结合。同时,建设平安二厂App,开展多形式练兵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打造一体化综合性平台。”陈伟表示,这些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使全厂风险管控水平稳步提高,全员安全履职能力明显增强。
敢为人先,科技创新激活力
“这套高含硫气田水处理新工艺,已在元坝气田水资源化处理站落地建成,有效释放产水井产能2亿立方米/年,有效减少地表水取水,每年降低采出水处理费用约1464万元!”在采气二厂创新工作室,主任潘志钢拿着专利证书,向大家展示最新成果。
高含硫气田开发处处藏着增效点,也面临不少“卡脖子”难题。采气二厂以“揭榜挂帅”破题,小到阀门密封改进,大到气藏挖潜方案,谁有本事谁来揭榜。为让成果更快落地,厂里定期组织青年工程师论坛、技术交流等活动,常态化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多措并举搭建人才快速成长平台。
此外,采气二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固化“厂—院”“厂—校”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科技资源,组建气藏、防腐蚀、水处理专业团队,聚焦高含硫气田开发中后期的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海相气田开发技术高地。该厂实行由专家、主任师、专业技术员组成的气藏专业团队负责制,建立含硫气井高产稳产保障技术。针对元坝气田水特征,与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共同研发新工艺,并自主建设投运元坝气田资源化水处理站,实现含硫水低成本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采气二厂党委书记梁中红介绍,近年来,采气二厂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高效绿色开发技术,其中“超深生物礁底水气藏(元坝气藏)高效开发”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多项公司级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