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协同优化推进高效完井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5-4-30 8:10:00 * 浏览 : 171
汤继超
“今年以来,我们全面推行‘四大运行优化’做法,一季度投产新井72井次,完井时效提升54.31天,新井投产符合率达到100%。”4月26日,西北油田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生产运行室副经理杨程在总结会上说。
“四大运行优化”是指对完井工作中的生产运行进行四项前置优化、四项管理优化、四项并行优化、四项协同优化,目的是缩短高风险作业时间、减少储层污染,从而提高完井时效,实现快速投产。一季度,该中心对70余口井完井工作进行优化运行,实现新井投产提速提效。
前置优化,提升保障能力。“要在深化运行质效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全业务链效能。”去年初,该中心经理柳志翔在工作会上要求。面对完井阶段井控风险高、作业项目多等难题,该中心及时出台方案,强化靠前服务,完善单井跟踪、手续办理、物资组织、刮管工序等四项前置优化,按钻进的时间节点建立三级预警机制,提前组织完井物资,提前评估刮管工序风险,做好完井前各项准备工作。一季度,该中心将天然气回收前置到采油(气)厂集输管网建设阶段,天然气累计回收592.3万立方米。
管理优化,夯实上产基础。“提高作业时效的一个途径,是让生产紧密衔接、没有断档。”该中心副经理樊凌云说,“为此,我们对夜间施工、重点井、开工管理、标准工时进行优化。”
为确保施工连续性、减少关井时间,该中心对气举、绳缆、射孔下枪等工序做好风险辨识与防范,提升生产速度。一季度,完成连续油管作业40井次,单次平均作业时间节约8小时。优化重点井、开工管理模式,突出一体化协同,优化承包商管理奖罚措施,去年以来奖励6类施工项目,对近3年416井次完井时效进行统计,编制统筹计划管理运行大表,目前已在油田内部推广实施。
并行优化,巧抓“时分秒”。该中心通过井筒作业队与酸压队入场并行,交叉作业分区并行,废液回收与替液施工并行,酸压模块化退场与开井并行,减少停待时间,实现提早开井。
“通过对钻机井位、井场大小等8个要素进行赋分评估,总分低于60分,现场做好酸压工序与井筒作业并行准备。”该中心对酸压可行性评估后得出结论。今年以来,在钻井队搬迁期间,该中心做好四项并行优化,每口井平均酸压准备周期节约12小时以上,完成“全时开井”52井次,增油1595.39吨、增气110.17万立方米。
协同优化,助力高效完井。优化物资资源统筹协同、开井排液协同、完井物资出库协同、钻井队搬迁协同等四项协同措施,实现了单位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形成高效运转局面。
通过同区块、同工艺对比,一季度西北油田平均完钻测井阶段、完井井筒阶段较2024年同期周期均有缩减,其中酸压进度优化缩短42.48天,通刮一体化缩短20天,通井优化缩短4.8天。
今年以来,通过对12类时效延误(NPT)因素归纳,挖掘时效提升点6项,制定12项针对性措施,NPT时间较去年同期减少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