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合作促油气开发质效提升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5-3-24 8:08:00 * 浏览 : 463
张 洋
3月15日,西北油田公布了勘探开发研究院驻厂工作组任务完成情况。今年以来,5个驻厂工作组与采油气厂技术团队联合攻关,高效推进井位部署、综合治理等工作,部署2025年度开发新井183口,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速提效,实现油气开发质效提升。
2024年下半年,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派驻研究团队,到5个采油气厂进行科研攻关,解决油气生产问题。通过优化整合研究院和采油气厂技术力量,形成“前厂后院、五位一体、协同攻关、现场转化”的“厂院一体化”合作新模式,助力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转化。
“研究院科研团队擅长地震静态资料处理解释,采油厂技术团队擅长油井动态资料分析,我们派遣驻厂工作组到一线工作,打破管理壁垒,形成多专业高效协同、动静态资料综合处理的研究团队,全力以赴建成千万吨级油气田。”该院院长李宗杰说。
推动塔河油田产能建设
“我们对近期投产新井的系统总结,对投产低效井进行了重点分析,制定了下一步对策。”3月15日,该院塔河开发研究所所长张娟说。
塔河油田是西北油田原油产量的基本盘,已经稳产20多年。该研究所设立了3个油藏研究室,对接塔河油田3个采油厂,聚焦地质精细描述、物探精细表征、目标精细分类,开展缝洞体内部结构、小尺度缝洞表征、缝洞连通性描述等技术攻关,加强储量动用和单元剩余油开发,推动产能建设高效运行。
今年以来,该所60余名科研人员分批前往采油厂开展驻厂工作,按照每月倒班交接制度,实施清单化任务对接落实。他们联合新区勘探研究所,围绕于奇13侧井区、中102井区开展区带储量研究与评价,拓展上产新阵地。
“我们一体化推动产能建设和提高采收率工作,提高塔河油田高效益区的储量动用率,今年将新建产能66万吨,新增动用储量2800万吨。”张娟说。
截至3月6日,一体化团队协同攻关,聚焦储量动用率和提高采收率,夯实可持续稳产基础,部署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新井132口,完成年度任务的80%。
推动顺北油气田增储上产
3月13日,西北油田顺北二区4号带注气开发先导试验、奥陶系气藏断裂精细描述与合理产能评价研究等2个项目成果,通过油田事业部验收,这是该院顺北油气研究所派驻采油四厂开展成果转化、推动顺北油气田快速增储上产的成效之一。
“我们咬定原油和天然气年度上产目标,建立了领导班子牵头重点工作的机制,将节点进度、质量把控融入日常工作。”顺北油气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何新明说,他们设立一体化评价、大单元稳产、高产井管理、注气提采、低效井治理5个项目组,各项目组与采油气厂技术团队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研、任务共担。目前,已开展了15个单井、井组措施论证。
该所厂院一体化团队强化各学科和专业领域一体化攻关,推动“深地一号”油气突破和快速增储上产。2024年,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推进顺北6号断裂带储量落实和高效动用。今年以来,他们深化基础研究,形成多序级断控储集体分类评价思路和流程,在顺北中部断裂带落实有利区带5个,部署井位7口。
推动碎屑岩领域提质增效
近日,该院碎屑岩油气研究所驻雅克拉采气厂工作组优化地质模型,重新核算地质储量,完成了大涝坝1号构造水侵规律研究。截至目前,碎屑岩油气研究所各驻厂工作组部署碎屑岩领域新井34口,完成年度任务的81%。
在措施方面,驻厂团队开展四类油气藏排查,摸排低采出程度圈闭,开展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联合制定补孔改层、大泵提液等措施井25口。其中TK937H井经过大泵提液作业,实现稳定生产,目前日产油28.4吨。
在勘探方面,聚焦薄砂体预测难题,从精细标定、岩石物理分析、模型正演、储层反演等方面整合技术,今年在库车山前带部署的星火7井试获工业油气流,提振了浅层薄砂体碎屑岩领域的勘探信心,解决了薄砂体、致密砂岩识别技术难题,在山前带拓展了产建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