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新技术助力老油藏焕发“新生机”

新技术助力老油藏焕发“新生机”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5-2-13 8:07:00  *  浏览 : 672

李 英 张文豪 王志敏 张学成 王 璇

2月11日,记者从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悉,该油田今年初部署在东濮老区卫西断裂带的3口新井,均获得日产油10吨以上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油田应用新技术挖掘老区剩余油潜力的有效实践。

中原油田已开发50年,面对老油藏处于特高含水后期、油气资源禀赋差、稳产难度大等工作实际,他们聚焦保持生产规模、延长稳产周期目标,注重深化新认识、应用新技术、采用新资料,助力老油藏焕发“新生机”。

深化新认识,打通老区勘探开发堵点

日前,中原油田部署在东濮老区卫西断裂带的卫10-48井和卫10-60井均获得日产油10吨的高产油气流。

东濮老区卫西断裂带是一个复杂的老区带,被断裂系统切割形成复合断裂带,内部伴生许多次级断层,分布着多个复杂小断块,因这些断块破碎极其严重、岩性变化快、储层变化大、地层分层困难,被地质人员视作勘探开发的“禁区”。

“多年来,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该区带的地质研究和反复认识,尤其近两年,通过采取厂院结合等方式,采用三维地震资料、油藏剖面解释,以及数字建模等一系列新资料,对该区域周边开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研究,捕捉到大量信息,打通问题卡点堵点,最终获得新认识,看到了新希望。”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研究所所长张磊说。

下一步,中原油田将进一步深化对老区潜力的新认识,加大储产转化力度,努力完善注采井网,把卫西断裂带打造成为东濮油田增储上产新阵地。

应用新技术,提升“三低”油藏原油产量

日前,在濮东采油厂新井文72-263井、马66-1井实施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后,增产效果明显。文72-263井日产油2吨,马66-1井日产油5.5吨,新技术为“三低”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是往地层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使其不断扩散和膨胀并形成裂缝网络,因此具有提高地层能量、增加裂缝密度、改善储层渗透性的作用。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低压、低渗、低丰度的“三低”油藏。

马66-1井是去年下半年部署在低渗透油藏的一口注采完善井。科研人员在对油藏储层特征、岩性组分、地层应力等综合分析后,决定对其实施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使原油产量超设计预期水平。

从2022年至今,油田在8口井成功应用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工艺成功率达100%,工艺累计增油3140余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的应用规模,并配套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为后期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工程技术管理部经理贾江鸿说。

采用新资料,增强不同类型油藏驱油效果

日前,油田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现场试验数据,收集和提炼不同类型油藏在调剖调驱方面的应用效果,实现对不同类型油藏低成本调剖调驱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应用井组213个,调剖增油3.5万吨。

中原油田油藏类型繁多,原先单一的调剖调驱剂已无法满足目前复杂油藏开发需求。该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从2021年开始,围绕低渗、中高渗、优势通道发育等不同类型油藏,开展不同类型生物质调剖剂适用性研究,改善老油田水驱开发效果。

“我们从大量数据中优选出适用于不同类型油藏的聚合物、交联剂和助剂,改善层内或层间剖面,有效扩大水驱波及范围;攻克了低密度型、生物质纤维型、生物质泥浆型等耐高温抗高盐在线调驱技术难题,突破了此类油藏调驱剂技术瓶颈。”该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所博士杨帅说。

“下一步,我们将集成现有新资料,不断改进分类油藏调剖模式,进一步增强分类油藏调剖驱油效果。”杨帅说。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点击查看详情
传        真:025-58986616
综合咨询:025-58980707
邮        件:zhoux9.jlsh@sinopec.com
网        址:www.njlyc.com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街388号
首页 | 公司简介 | 组织机构 | 产品介绍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联系方式 | 路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