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以文化引领发展 走好品牌创效之路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10-10 8:06:00 * 浏览 : 933

梁 菁
漫步在上海苏州河畔,可以看到不同年代老式加油机的模型,能近距离观察世界各地原油的油样,还能通过步道地面上的铜牌了解石油商业发展历程……
景观的一旁,坐落着新中国第一座国有加油站,历经76年的岁月沉淀,如今的它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的网红新地标,不断擦亮着“最美加油站”的文化名片。
自2015年起,上海石油深入挖掘公司70余年发展历程,通过走访老同志、寻访周边社区、细查档案资料,了解历史故事,最终确定坐落于苏州河畔的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有加油站。基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红色价值,经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上海石油将第一加油站打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美实践地、“一江一河”最美驿站,并入选第二批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
时代共鸣,融入人民城市
2019年,第一加油站启动了升级改造工程,与苏州河沿岸贯通工程共同规划。2020年,该站以新的形象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外形设计上,它融入城市景观建筑,将苏州河滨河公共景观带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公共通透、动线合宜、功能复合的加油站建筑,从工业建筑向城市建筑转型,实现了产业与文化相融。在加油方式上,创新优化土地资源,从岛式加油向悬挂式加油转变,可为6辆车同时加油,加油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配套易捷便利、咖啡餐饮、室外展示平台等功能。自重新开业以来,站内油品实现销量翻三番,易捷服务销售业绩环比增幅最高达51%。
第一加油站的转型不仅提升了经营业绩,而且更好地服务了消费者,颠覆了大家心中传统加油站的形象,时常有游客发出“哇!这竟然是座加油站!”的惊叹,构成了“人、车、生活”的美好画面。
同频共振,讲好红色故事
第一加油站于竞争中诞生、于战火中成长、于变迁中保存、于时代中重生,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海石油赓续红色血脉,着力打造面向社会公众的红色思想教育阵地,同时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融入第一加油站红色文化中,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站内定期开展线下公众开放日和学习教育等活动,向市民、游客展现石油工业文明红色发展历程。上海石油也积极投身“上海文化”品牌战略,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成果创新性发展,持续融入智慧、科技、环保、文化新内涵。结合站点特色,他们与上海邮政合作,设计制作了“第一加油站”系列文创产品,规划出石油工业“红色游览路线”,增设了“线上云打卡”等服务项目,使“第一加油站”红色文化品牌得到有效辐射,成为小红书、B站等自媒体博主争相报道的网红题材,慕名来站内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拓宽外延,实现同创共建
发挥区位优势,上海石油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互动,不断拓宽传播外延。第一加油站先后挂牌黄浦区“党员现场教育教学点”,承接区级党史学习教育教学任务。挂牌“上海市青年中心”,联合上海团校共同强化青年思想阵地建设。
它是彰显城市温情的“暖心站”,站内青年员工宋海彬为顾客更换轮胎、帮游客寻找走失的孩子……点滴善举被传为佳话。它也是关爱环卫工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爱心站”,站内根据季节变化提供不同的定制化服务,成为传递精神文明的最美窗口。
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红色教育基地,第一加油站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全员都是“宣讲员”“服务员”“引导员”,为公众提供带队参观、现场讲解、后勤保障等服务。把“我们想讲的”和“大众想听的”、“自己讲”和“大家传”、“讲述”和“视觉”相结合,开设“网上AI展馆”,设立《油站记忆》《观众倾听》栏目,全方位、多维度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擦亮品牌形象,让公众感受到石油行业发展的强劲脉搏,为上海石油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位于“一江一河”交界处的第一加油站,在“小空间”里蕴含着“大格局”。重新开业以来,它服务了20万车友、游客,组织开展了近60场公众开放日活动、服务近千名新就业群体。从“最初”到“最美”的蜕变,第一加油站已成为中国石化在上海的亮丽名片,也是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