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双特高”水驱油藏采收率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9-5 8:18:00 * 浏览 : 866
纪青海 张 俊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胜二区沙二74-81单元转变水驱方式,在常规注采调控的基础上,实施深部调驱一体化治理,重建高效水驱体系,截至目前采出程度达47.01%,水驱采收率49.06%,成为胜利采油厂“双特高”(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典型单元。
“胜利采油厂经过60年开发,综合含水96.6%,采出程度40.57%,采收率为41.86%,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唯有突破思维定式,创新调整模式,改变开发方式,才能大幅提高采收率。”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明玉坤说。
今年以来,该厂采收率持续提高,管理的85个单元中,有11个单元采收率突破50%,有2个单元采收率突破60%,前8个月实现交油量97.91万吨,同比增长1.66%。
观念引领——老油田也有新作为
该厂技术干部在摸排新井时常常感慨:“怎么哪儿都是水,油到底在哪里。”“开采难度有目共睹,但潜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老观念、老方式办不到的事,通过新观念的引领就有望办成。”该厂总地质师吴媛媛说。
“难,不等于不能。”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总地质师严科给大家算起了账,“胜坨油田地下还有3亿吨储量,加上1.5亿至2亿吨页岩油资源量,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500万吨产量。”
该厂清醒地认识到,观念上的不适应、认识上的不一致是制约提高采收率的“第一道坎”,要始终坚持“老油田要有新作为”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员工勇挑特高含水老油田开发的重担,锚定采收率“突破50%、挑战60%”的目标,在吃干榨净地下资源上求突破。
抓住关键——调整注水产液结构
“保持注采体系完整性,是提高采收率最强劲的引擎。”吴媛媛介绍。
今年以来,该厂大力实施产能建设“无短板”工程,确保把井网部署在最有开发价值的阵地,探索形成立体监测、深部调剖等适合“双特高”老油田开发的系列新技术,同时构建四级迭代优化流程,平均每个方案优化14轮次以上,做到“构造刻画精细到1米,靶点设计精确到1米,钻井轨迹优化到1米”,新井单井达产率提升至93.8%,百万吨产能投资同比下降5亿元。
“我们要的采收率是经济有效采收率,必须协调好控含水和降能耗的关系。”油田整装油藏开发高级专家崔文富算了一笔账,含水每升高0.1个百分点,电费就要增加3%,特高含水老油田依靠高液量驱油已不可持续。
他们抓住注水产液结构调整这个牛鼻子,围绕提能量、降含水、控递减,抓住“低含水层段再发力”核心要点,打好精细注水补能、“压驱+”增能提效组合拳。2023年以来,日产液量由高峰时的14.5万立方米下降至12.7万立方米,实现降液不降产,综合含水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群策群力——打造“大运行大生产”新格局
“提高采收率不能单打独斗,要群策群力做大蛋糕。”该厂总工程师张韬说。
今年以来,该厂对外加强协同,从工程公司、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分别引入钻井和作业监督,实施一体化管理,提升监督质量;强化“四提一降”工作,钻井周期从17.8天优化至8.7天;抓实作业联产承包试点,合作管理区施工一次合格率提升至100%,油井免修期延长85天。
“生产运行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集团作战优势。”该厂副厂长郭振海说。
该厂对内加强优化,打造“大运行大生产”新格局,统筹把握产量运行规律,加快生产运行节奏,实现2024年首季开门红;制定《管线泄漏应急处置闭环管理办法》,构建安全、生产、技术、党群、监督、基层“六位一体”联动新模式,问题发现率、处置及时率达到100%;实施效益产量“三管三必须”,管技术、管业务、管区块都必须管产量,创新效益成本“三管三必须”,机关部门管业务必须管预算、管成本、管承包商,营造了“人人都是采收率提升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