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提案激发老油区新活力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8-29 8:04:00 * 浏览 : 678
李 英 蔡 园 胡 翠 曹玉成
“今年,我们围绕这份职工代表提案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终于有了一定成效。”8月24日,中原油田濮东采油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司开国拿着一张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处理表兴奋地说。
去年12月,该厂简楚雄等3名职工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降低黄河南油区原油盈亏平衡点,促进油田高效益发展”的职工代表提案。该提案不仅受到油田领导高度重视,还在基层掀起了黄河南油区挖潜增效的热潮。
如今,经过半年多的精细治理,中原油田黄河南油区盈亏平衡点平均下降了20美元/桶,老油田焕发了新活力。
一份提案背后的意义
黄河南油区位于东濮凹陷东南部,已经开发了30余年,包括桥口、马厂、徐集、三春集、白庙5个油气田。其中,桥口油田、马厂油田是黄河南油区两大主力油田。由于油藏埋藏深、资源禀赋差、剩余油分布零散,再加上近年勘探没有大突破、老区自然递减加大,该地区原油盈亏平衡点始终居高不下。
“2023年,黄河南油区的原油盈亏平衡点远远高出中原油田平均水平,且位居集团公司排名后10名。”濮东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简楚雄说,“这些问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作为濮东采油厂的科研人员与职工代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切实把黄河南油区的原油平衡点降下来,为油田整体指标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时机终于来临。去年6月份,中原油田加大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力度,在全油田开展了“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关。这不仅拉开了老油田石油会战的序幕,也让濮东采油厂员工再次看到了老油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希望。
他们在对黄河南油区进行充分摸底调查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这份职工代表提案。“这份提案不仅体现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更是作为新时代石油人‘坚决端牢能源饭碗’的一份承诺与担当。”简楚雄说。
自我加压,深入挖掘老区潜力
7月10日晚上8点多,在该厂地质研究所一楼会议室,副厂长、总地质师张岩带领多名地质人员与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对黄河南油区近期筛选出来的6口新井井位进行分析论证。
“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追加投资来保持产量稳定,必须积极转变思路,采取多种进攻型策略,保持储量与产量规模效益增长,这才是降低原油盈亏平衡点的硬道理。”张岩说。
为实现储量与产量的规模增长,该厂地质、科研人员打破过去各扫门前雪的模式,采取“厂院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方式,坚持从增量、存量两方面做工作,力争实现层层动用、块块高效。
在增量上,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以黄河南油区桥66周边、马厂东翼近洼地带岩性与构造双层作用的隐蔽油藏为攻关重点,在西翼桥33块部署滚动井1口,在桥66南块部署新井3口,在马厂东翼部署滚动井1口。
在存量上,注重发挥水驱“压舱石”作用,以油田、厂级重点治理单元为重点,由重井组向重井网治理转变,对局部不完善井区,采取转注、酸化、调剖等措施进行局部井网完善;对欠注井或平面矛盾突出井组,采取周期性注采参数调控来改变压力场、流线场和饱和度场,有效开掘资源潜力。
同时,针对油井腐蚀严重现象,他们采取少吃多餐、定时定量的加药方式,让油井“强身壮骨”;围绕生产作业中“卡脖子”技术难题,采取厂院合作、QC攻关小组等方式,先后攻关了防返吐同心管柱等6项井况防治技术,现场应用90井次,经营创效240余万元。
争取更多外援,实现多维创效
7月10日上午,中原油田财务领域高级专家张勇带领财务资产部、油气开发管理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与濮东采油厂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开展了上半年生产经营动态分析,强化业财融合,为降低黄河南油区原油盈亏平衡点出谋划策。据了解,这是油田帮扶组今年第四次深入该厂开展上产帮扶工作。
为严格投资优化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帮扶组联合濮东采油厂秉持“效益优先、事前算赢、事后评估”原则,坚持对每笔投资项目开展事前效益论证,努力向措施优化升级要效益,有效减少无效投资。今年上半年,帮扶组对该厂拟上报的30余项计划项目开展了多轮次分析论证,对评估不达标项目“一票否决”,减少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
电费是各项费用支出的大头。为降低支出,该厂采取了优化注采结构、优化机采注水系统、减少低无效产液注水量等多种方式。上半年,黄河南油区减少生产用电12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支出80余万元。
除此以外,该厂还针对地面集输管网优化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占地问题,提前勘察现场、丈量面积,做到合规使用,杜绝超占、多占现象发生。截至目前,黄河南油区共减少耕地占用20万平方米,节约青苗费61万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油田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黄河南油区自然递减率较治理前下降了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