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地震勘探“安全堡垒”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8-27 8:15:00 * 浏览 : 996
陈 俊 张广虎 蒋云龙 郭金阜
8月14日,地球物理公司承担的新疆轮台北三维地震项目打响生产第一炮,标志着该公司中标的国内最大外部市场项目开始采集生产。
轮台北三维项目工区是国内地震勘探地形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这里千峰耸立、峡谷纵深、断崖遍布,被称为地震勘探“禁区”。
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承担施工的SGC2103队紧盯关键环节,狠抓HSE管理,严守安全底线,将安全工作“牢系于心、见于行”,筑起山地勘探安全网,保障了项目安全优质高效运行。
风险管控强基础
“如果给三年前施工的柯坪北项目难度打五颗星,那轮台北项目我会打八颗星。”望着眼前数百米高的悬崖,项目安全监督寿涛感慨道。
5月,项目开工伊始,承担施工任务的SGC2103队就成立了由安全监督、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构成的山地施工风险评估小组,依据精细踏勘获取的信息,利用JSA(作业安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等识别出47个风险点、527个危险源,确定了13项重点管控风险,制定了70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针对首次使用直升机辅助生产而新增的作业风险,SGC2103队制定完善《直升机辅助作业HSE管控方案》。施工期间,两架直升机累计安全飞行758小时4021架次。
“随着各工序陆续开展,项目施工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增大。”寿涛说。
为压实风险防控责任、加强山地人员管控,SGC2103队投入手持机、车载电台、北斗手持终端等多种设备,空中利用直升机辅助,组成立体保障网,确保“时时有人盯、处处有人控”。
他们还设置了29个应急帐篷,配齐7日应急食品、饮用水、药品,具备了临时居住、临时食堂、物资存贮等功能,充分保障极端恶劣天气下人员的应急需求。
“30%理论+70%实训”强技能
“绳结要牢,双腿蹬直崖壁……”6月30日,工区一处陡崖边,“先锋攀登”队员正在进行高陡攀爬技能培训。
为保证山地施工安全,SGC2103队优选精干员工40人成立“先锋攀登”队,专门负责在悬崖峭壁上打岩钉、铺登山绳,打通作业通道。两名专业登山教练与具有丰富山地施工经验的监督、班组长一起,现场传授安全登山攀爬、专业设施设备使用等安全技能,边练边考,提升人员登山能力。
与此同时,营区里的健康知识讲座、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培训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SGC2103队制订了系统的安全培训计划,通过“三分理论与七分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确保员工上山前知风险、懂逃生、能应急、会操作。
截至目前,他们完成了200人次的培训,150名司钻通过了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的考核,实现了“人人会应急”。
“只有确保每名队员都具备应对能力,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项目顺利进行。”项目经理何长山说。
未雨绸缪强应急
“队干部和班组长明天全部进山,检查所有帐篷,一个也不能漏掉!”7月3日晚,一场持续并夹杂冰雹的降雨过后,何长山紧急安排工作。
工区分布有8条易发山洪的河道,60余个大小冲沟。今年雨水较为频繁,防洪形势严峻。项目运行以来,SGC2103队一直将山洪风险列为重大风险之首进行防范。
他们开展全员防山洪实地演练,提高员工思想认识。他们还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实时气象监测软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及时传达至野外每个作业单元。
进入汛期后,项目防山洪管理再升级。两级安全监督、队干部、班组长增加了对野外帐篷的巡回检查频次,杜绝因选址不当出现的风险。
“这是我们修建的防山洪应急平台。”安全员余刚指了指山间的一处大空地。据他介绍,平台高3米,面积约40平方米,能够同时容纳30人紧急避险。
“我们把所有平台的点位坐标发给每名施工人员,一旦发生山洪,施工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就近避险。”余刚说,这样的平台,工区里修建了62个。
SGC2103队还在工区内竖立了86个警示、提示标牌。随处可见的应急平台和警示标语在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给员工满满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