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场搬迁记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8-15 8:08:00 * 浏览 : 695
程 帆 王伟才 徐 堆
近日,胜利石油工程渤海钻井总公司30527钻井队仅用33小时,就安全高效地完成了2500平方米的埕71-平50井场搬迁安装,刷新了胜利东部小井场最快搬迁纪录,较同类型搬迁节约了两天时间。
对于钻井生产来说,搬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钻井队庞大的装备体系占据了较大作业区域。然而,埕71-平50井场的面积仅有2500平方米,且井口周边还分布着抽油机、高压电线杆、地下管网等固定设施,导致井场的有效面积更小了。要将钻井设备精准拼接就位,难度可想而知。
为攻关小井场模块化搬迁模式,渤海钻井针对每个小井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方案。他们发挥一体化联合办公优势,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实地勘察研究,明确甲方协调、钻机优选、适应改造、风险评估、瘦身减配、搬迁优化等主线任务,并组建了3支小井场攻坚队伍。
“先给大象瘦瘦身。”在这场专项瘦身中,装备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他们将5个循环罐改造成两个,加宽飘台摆放离心机和坐岗房,以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对外围散货及房屋进行“合并式”功能性改造,两个油罐升级为一个大油罐,两个材料房合并为一个材料房。
历时1个月设备改造压减后,30527队的设备由78车减至55车。“大象”是瘦下来了,但如何将其“塞”进狭小井场,让大象能够在桌子上“跳舞”,是他们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生产运行部借助无人机获取搬迁路线、井场内的固定设施及周边水域、高压井口等精确数据,做好井场内采油设施的隔离防护。
根据每口井的特殊情况,他们画出图纸,反复进行桌面推演,敲定迁装方案,布局设备位置,优化走货顺序,明确模块责任人,使得设备一次就位率不断提升。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模块化搬迁启动。老井场设备全部拆卸完成后,新井场上,一件件设备严格按照安装计划,精准到分钟进场,精准到厘米摆放。各个岗位无缝衔接,保证进出井场路线畅通,避免了二次重复倒货、运输车辆掉头,最终圆满完成了搬迁作业。
设备精简到极致,方案精细到环节,布局精确到厘米,有效破解了小井场上产难题。今年以来,他们已圆满完成19口小井场上钻施工,搬迁时间由首轮的8天缩减到现在平均的4.5天,搬迁时效提升43.8%,得到了甲方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