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柔性用能促低碳发展之路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发表时间 : 2024-5-28 8:02:00 * 浏览 : 496
田 真 张胜刚 王媛媛
柔性调控率3.19%,综合电价下降2.38%,居胜利油田开发单位综合排名前列。成绩的背后,是东辛采油厂对柔性用能、低碳用能的不懈探索。
作为胜利油田柔性生产模式试点单位,东辛采油厂以油藏经营为核心,在发电侧、供电侧、用电侧、储能侧全面深化柔性生产工作理念,并贯穿油藏、生产、地面、注水等能源利用全链条,创新构建“拓、调、转、控”用能机制,逐步从能源消耗向能源调节转变,推动实现“增产不增能,增能不增费,增能不增碳”,以柔性模式新成效推进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融合发展。
拓,为绿色用能开疆扩土
从营二井区首个胜利油田“碳中和”示范区建成,到永39“光伏+”项目推进10个井场绿色用能+供能,近年来,东辛采油厂的绿能供给项目不断增加。绿能规模是柔性生产的底气,更是减碳开发的生态底色,而这仅仅是他们拓绿能的举措之一。
作为城中采油企业,东辛采油厂匹配合理技术路径,在拓展风电、光热、余热等绿色用能覆盖面的同时,持续探索供储一体化、储用一体化,在营72注水泵站引进4台储能柜,试行运转后每天能完成两次储放电,为储能供能稳定性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该厂已建成31个井场“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9.8兆瓦,年发绿电1200万千瓦时,应用空气源热泵、采出水余热再利用8处,并有两个储能项目试验成功,绿色供能体系日趋完善。
调,找准低碳用能时机
辛一管理区的辛25斜31井是一口让人操心的油井,管理人员每天要根据供液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但它又是一口让人舒心的生态井,依托智能调优平台调整参数后,实现了柔性用能、低碳用能。
辛一管理区共有25口井实现了智能调优,更有18口井按产能、依电价推进间歇开井、削峰填谷等做法,找准每个低碳用能节点,保障高效用电、生态用能。
按照胜利油田“一切生产用能资源都可调可控”的绿色用能理念,东辛采油厂迅速行动,在拓宽绿色供能体系基础上,试点实行“一增一降”柔性用能机制,在电价峰谷期、绿电峰谷期,为油井调参、注水站调泵调水量、加热系统调温。
目前,该厂已对210口油井实行柔性生产,4座注水站推行柔性注水,还实现了柔性压驱、柔性集输,推动实现高效低碳用能。
转,构建低碳用能模式
400千瓦时、170千瓦时、100千瓦时……综合节能70%。一串数字记录了辛56斜2井场从传统加热到电加热,从变频热源泵应用到光热设备投用的用能递减成绩单,也绘出了东辛采油厂“转”换用能模式的效果曲线图。
聚焦生产降碳,东辛采油厂优化热能利用,锁定电加热罐、加热炉等5大高耗能场景,利用“光热+”等技术转变用能方式。目前,已在20个生产现场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年节电150万千瓦时。
立足油藏经营,东辛采油厂贯通“油藏、采油、注水、地面”四大系统转变用能模式,完善“一增一降”机制的同时,在采油系统优化泵型、平衡度、沉没度,实现运转中降耗;在油藏系统优化产液结构,配套轮采轮注、分采分注,探索源头上节能;在地面系统探索柔性布局,通过优化短流程等方式,推动过程中减损。去年以来,他们先后通过产液调整、掺水减少、井筒设备优化,减少能耗270万千瓦时。
控,智能配电按需控能
按传统模式,每1至2台抽油机需配备1台变压器,但东辛采油厂辛50井组的15台抽油机却共用1台变压器,每天节电610千瓦时。这个效果源于直流微网群控技术的引进应用。
“变压器用量的减少是应用新技术后的直观变化,藏在微网中的效益还有很多。”东辛采油厂辛一管理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经理郭惠彪说,抽油机在不平衡用电情况下易出现“倒发电”现象,这无形中造成了电力浪费和设备使用寿命的折损,直流微网群控技术可以利用油区内多口油井冲次不同、运转快慢不一、载荷交错运行的特点,保持倒发电能量与电能消耗能量处于平衡,为设备按需供能、按需控能。目前,辛50井组综合节电率达24.6%。
目前,东辛采油厂共有49个井场使用该技术,覆盖410口油井,减少了200余台变压器使用量,年节电210万千瓦时。下一步,他们还将配套智慧计量,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可视化能流系统。